活動時間:一節課
所需器材:廢棄答案卡、色筆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教師操作難度:★
學生操作難度:★★
活動可套用性:★
推薦度:★★★★★
課堂記錄:
1.
每個人發幾張廢棄的答案卡,
因為答案卡有截角,所以其實是五邊形。
事先先與孩子約定好忽略截角,將其視為長方形。
2.
指派第一個任務:
「在這張紙上盡可能畫出一個最大的菱形。(不用剪下來)」
這時候孩子會有很多不同的做法,
我並沒有給太多框架及限制,自由的讓他們發揮。
當孩子在工作時,
我利用時間準備好這兩種畫出對角線的菱形,
這同時也是很多孩子會畫出來的圖形。
我向孩子公開募集:「誰覺得自己的菱形最大?」。
我故意拿起一些孩子做出的正方形:
「咦?你們有聽清楚我的問題嗎?
我要你們做的是菱形,這些同學做的是菱形嗎?」
這時有人回答:「那個是正方形啦!」
「正方形是菱形嗎?」「是!」「嗯,所以這些都是菱形沒錯。」
請全班注意到我手上的紅藍兩個菱形:
「我手上有兩個菱形,跟一些同學畫出來的一樣。
你們覺得這兩個哪一個比較大?」
讓孩子們做個簡單的票選,有人會認為「一樣大」。
拿著藍色的菱形,
利用「長方形的對角線將其平分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
分四次標記出等面積的區域。
摺起來呈現其中一塊長方形的範圍, 標記相同的符號代表面積相等。 |
攤開讓孩子觀察到整張答案卡是「兩圈兩叉兩星兩勾」,
其中我們要的藍色菱形是「一圈一叉一星一勾」,
不多不少恰為整張紙的一半。
接著拿出紅色的菱形(正方形):
「你們覺得這個紅色菱形的面積有超過一半嗎?要如何得知呢?」
(將紙對摺再攤開便行)
最後用紅色菱形收斂得:
「菱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的一半。而長方形的面積恰為菱形兩對角線乘積。」
3.
第二階段任務:
「拿另一張答案卡,現在要畫出一個箏形,
但是對角線只能是鉛垂與水平的(與答案卡的邊互相平行)。
一樣要想辦法畫出一個比別人大的箏形。」
這部分會出現比較多的「異常狀況」,
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摺出箏形,
或是摺出左右不對稱的圖形…等。
利用孩子操作的時間製作三四個畫出對角線的箏形。
一段時間後向孩子募集圖形。
將孩子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做個簡單的票選後。
經過第一階段,他們不再認為這些圖形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這時候孩子會以直覺去猜測他認為最大的圖形。
(下列的圖形中,他們會認為黑色的最大)
任意拿出手上的一張箏形,仿照第一階段菱形的步驟標記符號,
做到一半就有孩子知道箏形的面積也是整張答案卡的一半。
所以不管怎麼做,每個箏形的面積都相等。
收斂得:
「箏形的面積是整個長方形的一半。而長方形的面積恰為箏形兩對角線乘積。」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其面積為兩對角線乘積的一半。」
4.
第三階段任務:
「用答案卡的兩條長邊為底,做出兩個全等的梯形。」
我拿出一張梯形,
一次捏一個邊讓他們回答「上底」、「下底」、「腰」等名詞。
接著請他們不用尺來找到左腰的中點,
這時他們很自然的把上下底疊合,出現了一條摺痕。
(我原先沒有預期他們會這樣做)
那條摺痕就是梯形的兩腰中點連線段。
下一個步驟請孩子把其中一個梯形上下顛倒(旋轉180度),
然後將兩個梯形接在一起。
我用apple pen的節奏唱著:
「I have a 梯形,I have a 梯形,嗯~啊~」
一個活潑的女孩這時把兩個梯形接在一起,
接續我的話大聲的唸出:「平行四邊形」,真是太有趣了。
我拿著手上的平行四邊形:「上面這一條多長?」
孩子回答「不知道」之後,立刻發現並回答「上底加下底」,
最後引導孩子發現兩腰中點連線段的長度也是「上底加下底」後,
得出「梯形中線長=兩底和之半」的結論。
(註:這階段有特別向孩子說明「構成平行四邊形」及「中間這條與兩底平行」等都是需要證明的,
這裡只是很快速的透過直觀及猜測來瞭解這個概念。)
哇!您唱歌那段好有畫面啊!
回覆刪除再過一兩年這個梗也沒人知道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