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數學遊戲]打電話(搭配單元:二上 乘方開方表)

活動名稱:打電話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運用概念:乘方開方表
所需器材:題目卡、三本課本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教師操作難度:
學生操作難度:
活動可套用性:
推薦度:★★★★★
實施流程:
(註:本活動數學學習部分較少,不適合利用正課進行。)
1.
全班分成兩隊,每隊至少要有12個人。
2.
每隊派出11個人手牽著手排成一整齊的橫列。
餘請參考團康活動「打電話」的規則。
3.
每隊另外再派出1人到老師前面看題目。
(題目是查乘方開方表的基本題,
兩隊題目不一樣但難度相同)
題目示例:「76^2,68^2」、「根號580、根號860」、「根號42、根號39」…
查完後向同組的人回報,遇小數點的時候需全組蹲下。
先繞完的組別全組蹲下獲勝。

課堂記錄:
不想要太多數學,
也不想要整個都是團康,
亦不要單純運動,
三合一活動此時就是我的首選及最愛。

段考前的童軍課,
很想讓孩子溫習課業,又很想讓孩子出去運動,真是兩難。
剛好很久以前想了一個結合團康及數學的活動,
就讓孩子邊玩邊學邊運動吧!

因為不是正課,
所以大家也不用計較用這活動來學習乘方開方表是不是缺乏效率,
繞完一個數字後有沒有拉直再進行下一個數字的部分我也沒有很在意。

其中一場比賽的狀況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數學遊戲]通關密碼(更名為四皇海賊)(搭配單元:二上 十字交乘法)

相關文章:[數學遊戲]通關密碼(搭配單元:二上 十字交乘法)
規則介紹:

何耿旭老師設計之原卡牌及題目

此活動適合用於未介紹十字交乘法時。
操作時也不要提起十字交乘法及因式分解等名詞。

卡牌共72張,由難至易分為紅黃藍綠四色。
紅色有7張,黃色有11張,藍色與綠色各27張。

完成的電子檔


將牌洗勻置於桌面中央作為牌庫,
每次翻出一張牌,
最快回答出正確的四個數字者可以獲得該牌。
(最先拍牌獲答題權,必須在三秒內作答。)
以下面的綠牌為例:
目標為將1與-6拆解得到-5,
1作因數分解拆解為1、1;
-6因數分解拆解為-6,1;
四個數字交叉相乘得到-5。
依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順序喊出「1,1,-6,1」,即可得牌。
(當然也可以是「1,1,1,-6」、「-1,-1,6,-1」…,
只要符合十字交乘法的組合皆可。)

綠牌每張得1分;藍牌每張得2分;黃牌每張得3分;紅牌每張得4分。
為避免亂答,答錯的人必須依牌面分數歸返一張牌至牌庫。

上課時可以融入海賊情境:
大海上有四陣營海賊,
身為一個從小學習魔法的海軍,
你發現使用咒語可以成功的捉捕海軍。
綠海賊最弱小,每捕獲一個可得1萬賞金;
紅海賊最強大,每捕獲一個可得4萬賞金。

註1:
教師讓同組在第一節課練習時,可提醒孩子先拿綠色的。
過了一段時間每個人都熟悉後,再拿藍色的,以此方式漸進。
註2:
依難度分色有其好處,但也有缺點。
好處在於可以漸進熟練,依程度練習,並提供遊戲時計分差異;
缺點在於有些不熟的孩子可能看到紅黃難題,就會認為自己做不到而直接放棄。
(但亦有可能有孩子會因為答題正確而增強信心)
註3:
先前在競賽時為7人一桌比賽,但建議最多4人一桌,
以避免同桌7人中因實力差距而僅有兩三位得牌。



正確的咒語之一為「1,1,-6,1」

正確的咒語之一為「4,4,3,-1」

正確答案之一為「6,1,5,-3」

正確答案之一為「6,1,14,-2」


特別感謝:
謝謝同校的美術老師江雅琳老師協助繪製四種不同的骷髗頭。

製作花絮:
[2019.10.14]

這次發起了卡牌團購,請印刷廠製作了500副。
為了避免郵寄的繁雜工作,必須趕在10月19日臺中夢面交,
特地請印刷廠趕製,
又因為我給的圖片解析度較低,
所以我很擔心圖案會不會太模糊。
今天敏姿老師意外地拍下了卡牌的半成品及成品,
也讓對品質有點擔心的我放下了心。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小小成果]入選「2019未來教育 臺灣100」


今年的第二屆未來教育100,
我和老婆分別以個人報了名,皆幸運獲獎。
因為兩個人的姓氏筆劃都很多,
所以一直拉到很下面才看到,
原本還以為落選了呢!

當初起身動念去讀研究所,
進而連鎖影響了我近幾年的教學,
也是老婆鼓勵我的。
我能與一個這麼棒的教師夥伴結為夫妻,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學校首頁出現的一家合照

[2019.11.13更新]
我的專案頁面:數學一點也不無聊
老婆的專案頁面:硬知識復活記──我怎麼教國中語文課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教學構想]心有靈犀不可通(搭配單元:一上 質數)

活動名稱:心有靈犀不可通
活動時間:半節課
運用概念:一百內的質數
所需器材: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教師操作難度:
學生操作難度:★★★★
活動可套用性:★★★
推薦度:★★★★★
課堂記錄:
這活動好像可以改編用在「百數內的質數」,
不過就擔心程度差的孩子們一直在搶「2,3,5,7」
(因為之後的他就背不起來了。)
----------------------------------------------------------------------------------
今天空白課程操作了在「體驗教育」一書中看到的一個活動,
我在遊戲前跟孩子們說:
「我沒玩過這個活動,聽說很難,但是我覺得應該很簡單。」

今天進行的規則如下:
全班蹲著圍成一大圈,閉上眼睛不能出聲。
目標是每個人站起來大聲喊出一個數字(只有在喊數字時可以出聲),
喊過的人不能再喊,
只要全班能合作從1依序喊到28就算成功。
但途中只要有兩個人同時站起來喊同一個數字,
那站起來的就必須重新蹲下閉上眼睛,重新由1開始。

第一回合,讓大家熟悉規則及流程,
也讓我自己有個調整的機會,所以我沒有給任何的時限。
孩子們慢慢數到了8左右就遲遲沒有人肯站起來,
為了突破僵局,我只好給定1分鐘的限制,
必須在1分鐘內從1數到28才算成功。
加上了時限之後,孩子們喊數的速度快了,
但同時也不斷發生多人同時站起來的情況。
後來我將時限延長至1分半甚至2分鐘,
最多也僅僅喊到15這個數字。

原來這遊戲這麼難。

註:
剛講完規則,
就有一個孩子說:「那從我開始喊1,往右一個接一個喊出2,3,4…喊一圈就成功啦!」
遊戲進行了好幾回合失敗了好幾次之後,又有人說:
「1號喊1,2號喊2,按自己的座號喊下去就可以了。」
我說:「對,但是這樣跟幼兒園的遊戲有什麼不一樣?這樣子有什麼挑戰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