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器材:紙卡
活動時間:一節課
適合單元:幾何與證明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教師操作難度:★★
孩子操作難度:★★★
活動可套用性:★
與教學內容關聯性:★★★★★
趣味性:★★★
教師操作難度:★★
孩子操作難度:★★★
活動可套用性:★
推薦度:★★★★★
設計耗時:題目製作約3小時,裁切約1小時半
構想來源:明德國中創發的數學桌遊
設計構想及記錄:在幾何與證明部分,
什麼因得什麼果的推論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要證明兩條線段等長,
往往需要先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要證明三角形全等,
必須先有兩個三角形(有時需畫輔助線)並找到三個對應條件。
所以每條敘述皆應有憑有據,並有接續前後的功用。
之前新北市明德國中與康軒有合作推出一款數學卡牌遊戲,
就是將每題證明題的各條敘述打亂,
讓孩子們判斷每個敘述的先後位置。
例如要證明兩條線段等長,
往往需要先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要證明三角形全等,
必須先有兩個三角形(有時需畫輔助線)並找到三個對應條件。
所以每條敘述皆應有憑有據,並有接續前後的功用。
之前新北市明德國中與康軒有合作推出一款數學卡牌遊戲,
就是將每題證明題的各條敘述打亂,
讓孩子們判斷每個敘述的先後位置。
大致玩法為:共23題題目,難度依外框顏色區分。 每次3-4題,玩家手上有敘述卡,成功出牌可以得分。 |
成功出牌玩家在紙卡上插上代表自己顏色的點數卡, 用以計算最後得分。 (規則中亦針對一些情況進行扣分) |
這樣拆解敘述並重新排序的規則我覺得非常適合用在證明,
但是遊戲時間可能會過長,孩子程度不佳亦會影響遊戲進行。
所以我將之轉換為個人任務,簡化為單題排序,
並加入部分混淆敘述,以確保孩子有專注判斷而非亂排。
大部分敘述也去掉連接詞及標點符號,
例如「因為」、「所以」、「得」、「故」、「,」,「。」…
減少孩子以連接詞來判斷前後順序。
例如「因為」、「所以」、「得」、「故」、「,」,「。」…
減少孩子以連接詞來判斷前後順序。
題目來自南一的課習電子檔,共12題。 雖然有電子檔,但在文書處理上還是花掉不少時間。 |
用200P彩紙列印試作,看看切割需要花掉我多少時間。 比我想像中還要簡單,最難的部分在文書處理就完成了。 |
一次可以裁三題, 一組的份只要裁四次就完成了。 |
如果你看到這邊有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載檔案。
(電子檔為B4大小,但是列印時用A4大小列印即可。)
編號是為了排好後檢核用的。 有些敘述的順序是可以更動的, 例如三角形全等的三個對應條件位置可以調整。 去掉所有連接詞及標點符號, 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每個句子的因果關係。 |
第一階段裁完了。 |
書局只買得到6種顏色的200p彩紙, 所以一份的12題中,每個顏色分配兩題。 好希望有12種相異顏色,這樣就不用看文字挑紙卡了。 |
分色的好處在於美觀及易於區分, 若不小心混在一起也可以較輕易的分開。 |
一份裁完了, 要挑出L的七張敘述卡只需要找綠色的就可以。 |
裁好後用夾鍊袋裝起來。 |
題目都是從南一課習出來的,
此活動方式也沒辦法加入輔助線的題型,
所以題型選擇也不多。不知道能不能發揮效果?
我預定的教學順序是:
1.
讓孩子玩「倉庫番」,
以終為始,去逆推要達到目標,應該要先做什麼事情。
2.
講解數學證明常見的終點及其前一步。
例如證明兩線段等長或兩角相等,大部分都是與全等三角形有關;
證明a>b,通常就是證明a-b>0;
證明a是m的倍數,通常就是證明a可以寫成m乘以整數;
證明四者的乘積關係(例ab=cd),通常就是由相似形的比例關係轉換而來;
證明平行,通常就是證明有內錯角相等…
3.
發下卡牌,讓個人挑選題目卡及7張敘述卡。
排列順序,排好後向老師報號確認。
4.
獨力動手書寫。